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《富春山居图》分隔两岸一甲子后首次合璧

《富春山居图》分隔两岸一甲子后首次合璧

出自:新华网    发表时间:2011/6/3 8:38:55    点击率:754

  1日上午10时,“山水合璧——黄公望与《富春山居图》特展”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。分隔两岸60余年的这幅国画名作在两岸民众的期盼中终于在宝岛合璧首展。
  开幕式会场正中央的墙面上,长逾10米的巨幅《富春山居图》“合璧”模拟图笔墨清润,意境简远,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呼之欲出。
  数百位来自两岸的嘉宾及媒体记者,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。为了这一刻,这幅命运多舛的古画盼了360多年,两岸同胞也等了半个多世纪,奔走、努力了10多年。
  《富春山居图》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完成于1350年。该画在清初不幸因火焚为两段,经修补后前段称《剩山图》,流落民间后于1956年落户浙江省博物馆;后段《无用师卷》半个多世纪前随故宫南迁文物一起辗转来台,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实现这幅传世佳作的合璧展示,是两岸各界人士多年的心愿。
  一年多前的3月,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中外记者会上,表达了让分藏两岸的《富春山居图》早日合成一幅画的愿望,一句“画是如此,人何以堪”的深情感叹,让这幅画的“团圆”牵动了两岸同胞的心。
  “360年前,富春图焚断于火,自此分隔;而60年来,一半存于浙江,一半藏于台湾,不能相见。今朝圆合展出,这是机缘使然。”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开幕式致辞中说。
  这次合璧的意义早已超越书画艺术范畴,而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、文化、民族层面上的一次“心灵相约”。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说:这幅画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和分离,也经历了两岸60年不相往来的沉重历史。“今天,两岸走在和平发展的大道上,合璧体现了历史的机缘,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”
  简短热烈的开幕式后,现场嘉宾和媒体记者共同参观了合璧的名画。由于《富春山居图》分成两截之后已各自为画并重新装裱,因此馆方通过技术上的努力,将两幅图卷一起放进一个长逾16米的恒温、恒湿大展柜中合展,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这对“一母同胞”的“团圆”。
  记者在现场看到,由于年代久远,画作的墨迹已有些许黯淡,但丝毫不掩它内在的神韵。一图一卷神韵相继、画意相通、血脉相连。
  而为满足人们让残画“团圆”的心愿,馆方独具巧思地运用多媒体技术,模拟图卷合璧后的情景再加上新的创造,最后通过3D技术呈现到40米长的电子屏上。
  名画“合璧”之际,大陆嘉宾向台湾朋友赠送一幅书法:富春江畔,百里山居,合璧一图呈秀景;华夏文明,千秋血脉,连心两岸庆良辰。
  专程来台共襄盛举的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说,“山水合璧”折射出中华文化对“圆满与和谐”的不懈追求。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认为,对于正不断加强的两岸文化交流,“我们将由易而难,累积经验,一步步推进,这是两岸义不容辞的责任”。
  从6月2日至9月5日,“合璧”《富春山居图》将向公众开放。
 
 
 

 

 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