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“涂鸦”,IDT(Industry Definition Transfer)的三位成员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工作说成街头艺术。2008年,团队创立于深圳,首脑NAN科班习国画出生,来自香港的Sinic擅长将书法融入涂鸦,资深的街头写手YYY则惯用“祥云”、远古生物等符号进行创作。与城管警察玩捉迷藏、在城市的废墟郊野寻找合适的喷绘地点、苦心创作的涂鸦墙面被拆除或刷新,这些“辛酸”的经历对于三位成员来说已经见怪不怪。
相较原始的涂鸦形式,IDT的作品以迷幻的色彩、丰富的隐喻及浓厚的中国画风独树一帜。近期他们还登上了知名街头艺术网站ekosystem.org的票榜。随着逐渐“浮出水面”,他们开始忙于商业合作,除了为街头潮牌进行创作,,还曾为W+K广告公司创作形象墙面,也得到了类如轩尼诗等其他领域品牌的关注。为此,团队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。对于指责声,IDT成员在坦然接受的同时也有自己的见解:“坚持在商业与艺术上找到一个平衡点,是我们合作的前提。”而如果在合作当中遇到刻板或苛刻的要求,他们基本都会拒绝。
谈起最近在Converse街头派对上的“演出”,成员们都觉得是一次愉快而难忘的合作,“Converse非常支持街头艺术,给予我们很大自由,这次街头派对上的即兴创作很尽兴。”
几乎紧随其后,IDT一行三人发现了莫干山路的另一处城市废墟。住家在自己墙面上涂画了“我还在,哈哈”几个字。在三言两语的交流之后,团员便开始了创作,每人负责一个区域的墙面,用色、图案都是即兴之作。NAN还当场找来一把木梯攀爬于上。“每个这样的废墟也许都有一把这样的梯子。”他说。
常梳着散漫发髻的Sinic睁开惺忪睡眼,着手将美式漫画笔触与书法相结合的创作,一旁YYY带着新的文身投入了关于远古生命的想象。
对于三名成员来说,每一次旅行都会伴随创作,而每一次创作都像是一场旅行。他们不会在一个城市停留太久,从北京到上海,从长沙到广州,一路上边走边画,从不停歇。
就像他们爱读的书籍《达摩流浪记》中贾菲所说,“他们会爬上高山去祈祷,会逗小孩子开心,会取悦老人家,会让女孩子爽快。”围绕涂鸦而展开的生活也是一场浩大的旅行,他们用“模特”的“模”替换了“摩”字,笑称自己是“达模”,戏谑而充满好奇地行走在人生的舞台上。